高角型骨性Ⅱ類錯(牙合)髁突位置與頜骨中線偏斜的三維影像學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15 12:03
目的:探討高角型骨性牙合類錯(牙合)的下頜骨髁突位置的對稱性、髁突與關節窩的位置關系、頜骨中線的偏斜程度及髁突位置與頜骨中線偏斜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方法:收集高角型骨性Ⅱ類錯(牙合)CBCT影像資料共45例,將掃描數據傳入Mimics17.0圖像處理工具,測量上下頜骨的中線偏斜量(前鼻棘點ANS和頦下點Me相對于頭顱正中矢狀平面MSP的偏移量)和左右側的下頜骨髁突位置(髁突長軸與MSP間的夾角、髁突中心點與MSP間的最短距離、髁突前后距、關節前間隙AS、關節上間隙SS以及關節后間隙PS)。將測量值進行統計分析,比較上下頜骨的中線偏斜程度,評估左右側下頜骨髁突位置的對稱性、髁突與關節窩的位置關系,以及髁突位置與上下頜骨的中線偏斜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結果:對比ANS和Me的偏斜值發現,無論是向左偏斜還是向右偏斜,Me的偏斜量均稍大于ANS。髁突長軸與MSP間的夾角、髁突中心點與MSP間的最短距離及AS、SS、PS在左右側髁突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ANS和Me的偏移量之間均無相關性存在(P>0.05)。但是,髁突前后距與左側髁突長軸和MSP間的夾角之間存在...
【文章來源】:山西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多平面重建法確定顱底點(a)冠狀面(b)軸面(c)矢狀面(d)3D視口
4圖 2 調整頭位,確定 MSP斜的測量torres 等[30]和 Sanders 等[31]的研究,通過測量前鼻棘點(下點(Me.menton)距 MSP 的最短距離,評估上下頜。ANS 和 Me 的定位同樣采用多平面重建法確定。以 M左側偏移時,測量值記為負值,當參考點向右側偏移時移,則記為零。
圖 3 上下頜骨中線偏斜程度的測量的測量突位置的測量關研究[32,33],在軸面斷層掃描圖像上,從髁狀突頂部向軸向上的髁突橫截面積小于上一層軸向上的髁突橫截面大的平面作為髁突的最大軸面。分別找到雙側髁突的最應側的髁突中心點和髁突長軸。gues 等[32]的方法,在髁突最大軸面上測量(見圖 4):與 MSP 之間的夾角 a;點與 MSP 之間的最短距離 b,過雙側髁突中心點向 MS垂足之間的距離即可獲得 b;距 c,過雙側髁突中心點向 MSP 作垂線,測量兩垂足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人AngleⅠ、AngleⅡ~1和AngleⅡ~2類錯牙合畸形髁突形態和位置的CBCT對比研究[J]. 陸興龍,楊建浩,張志偉,劉一鵬,張月蘭,蔡留意. 口腔醫學研究. 2018(03)
[2]不同矢狀骨性錯畸形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研究[J]. 崔濤,杜雨晴,宋宇,孫志濤,侯鳳春,于艷玲.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3)
[3]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錐形束CT研究[J]. 尹逸,王培,王東苗,孫超,周廣超,湯春波. 口腔醫學. 2017(10)
[4]低角與均角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肌激動器治療前后軟硬組織變化[J]. 張延曉,陳瑛,徐慶.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05)
[5]不同垂直骨面型個別正常下頜骨形態及牙列特征研究[J]. 涂景秋,樊佳倩,雷勇華.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7(04)
[6]Herbst雙期拔牙矯治對顳下頜關節位置影響的CBCT研究[J]. 陳維維,伍軍,桑婷,黃臻.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04)
[7]CBCT三維頭影測量正中矢狀參考平面的探究[J]. 王嘉藝,王珊,王林. 口腔醫學. 2017(07)
[8]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對Herbst矯治器矯治下頜后縮影響的MRI分析[J]. 于鑫,劉加強,袁玲君,毛麗霞,朱敏,房兵.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017 (03)
[9]應用寶石能譜CT評估TMD患者的髁突位置[J]. 李茜,黃平.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6(11)
[10]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顳下頜關節形態特征錐形束CT研究[J]. 崔燕,唐天琪,劉琳.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6)
碩士論文
[1]成人骨性Ⅲ類顏面不對稱患者頜面部硬組織三維結構特征分析[D]. 徐小惠.天津醫科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18231
【文章來源】:山西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多平面重建法確定顱底點(a)冠狀面(b)軸面(c)矢狀面(d)3D視口
4圖 2 調整頭位,確定 MSP斜的測量torres 等[30]和 Sanders 等[31]的研究,通過測量前鼻棘點(下點(Me.menton)距 MSP 的最短距離,評估上下頜。ANS 和 Me 的定位同樣采用多平面重建法確定。以 M左側偏移時,測量值記為負值,當參考點向右側偏移時移,則記為零。
圖 3 上下頜骨中線偏斜程度的測量的測量突位置的測量關研究[32,33],在軸面斷層掃描圖像上,從髁狀突頂部向軸向上的髁突橫截面積小于上一層軸向上的髁突橫截面大的平面作為髁突的最大軸面。分別找到雙側髁突的最應側的髁突中心點和髁突長軸。gues 等[32]的方法,在髁突最大軸面上測量(見圖 4):與 MSP 之間的夾角 a;點與 MSP 之間的最短距離 b,過雙側髁突中心點向 MS垂足之間的距離即可獲得 b;距 c,過雙側髁突中心點向 MSP 作垂線,測量兩垂足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成人AngleⅠ、AngleⅡ~1和AngleⅡ~2類錯牙合畸形髁突形態和位置的CBCT對比研究[J]. 陸興龍,楊建浩,張志偉,劉一鵬,張月蘭,蔡留意. 口腔醫學研究. 2018(03)
[2]不同矢狀骨性錯畸形高角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研究[J]. 崔濤,杜雨晴,宋宇,孫志濤,侯鳳春,于艷玲. 口腔疾病防治. 2018(03)
[3]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錐形束CT研究[J]. 尹逸,王培,王東苗,孫超,周廣超,湯春波. 口腔醫學. 2017(10)
[4]低角與均角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肌激動器治療前后軟硬組織變化[J]. 張延曉,陳瑛,徐慶.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05)
[5]不同垂直骨面型個別正常下頜骨形態及牙列特征研究[J]. 涂景秋,樊佳倩,雷勇華.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7(04)
[6]Herbst雙期拔牙矯治對顳下頜關節位置影響的CBCT研究[J]. 陳維維,伍軍,桑婷,黃臻.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7(04)
[7]CBCT三維頭影測量正中矢狀參考平面的探究[J]. 王嘉藝,王珊,王林. 口腔醫學. 2017(07)
[8]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對Herbst矯治器矯治下頜后縮影響的MRI分析[J]. 于鑫,劉加強,袁玲君,毛麗霞,朱敏,房兵.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017 (03)
[9]應用寶石能譜CT評估TMD患者的髁突位置[J]. 李茜,黃平.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6(11)
[10]不同矢狀骨面型患者顳下頜關節形態特征錐形束CT研究[J]. 崔燕,唐天琪,劉琳.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06)
碩士論文
[1]成人骨性Ⅲ類顏面不對稱患者頜面部硬組織三維結構特征分析[D]. 徐小惠.天津醫科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18231
本文鏈接:http://www.178750.tw/yixuelunwen/kouq/2918231.html
上一篇:不同材料嵌體修復MOD洞型對牙體組織應力分布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